消费者维权案件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最高法:过度维权甚至恶意索赔案件开始出现
法制网北京3月17日讯 记者李娜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消费者维权案件从整体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过度维权甚至恶意索赔案件开始出现,当事人矛盾纠纷大、案件调解撤诉率相对较低。
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涉及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类型看,主要集中在买卖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三大类。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但数量不均衡。传统类型的案件中产品责任、医疗美容服务、商品房买卖等类型数量相对较多,新兴消费方式引发的案件数量很少。
“群体性案件不断增多。”这位负责人透露,由于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专业化维权的兴起,同一产品或服务的受众比较广泛,往往形成群体性诉讼,消费者维权从单打独斗走向了集体维权的时代。集体维权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维权专职律师的出现,更体现在通过QQ、网络论坛、微博等现代交往平台寻找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
与此同时,过度维权甚至恶意索赔案件开始出现。有部分消费者由于对法律理解的偏差或者维权观念存在误区,动辄向经营者漫天要价,甚至恶意索赔。
“当事人矛盾纠纷大,案件调解撤诉率相对较低。” 最高法民一庭有关负责人表示,因商品质量、服务引起的纠纷中,消费者多认为经营者不诚信或故意欺诈,加之前期维权过程的艰难,加剧了他们与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的对立情绪,案件调解过程中一般不愿让步;而经营者一方,由于担心调解会引起连锁反应,对消费者主张的损失不认可,又顾及自己的商誉,经常抱着有一丝胜诉希望就不调解的侥幸心理。上述因素造成此类案件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大,调解撤诉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