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透过数字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87个数据见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给力"
"相比往年,最高人民法院今年的工作报告更短了,仅仅用了不到40分钟。"
"王胜俊院长的报告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说话,通篇没有自我评价语言,真正体现了报告应有风格。"
3月10日上午,听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后,不少代表委员这样评价。透过报告的87个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法院5年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给力",也为"人民司法"理念注上了生动注脚。
受案结案均保持同步增长
【数据】:5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审结49863件,分别比前5年上升174%和191%,审限内结案率82.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审结、执结5525.9万件,结案标的额8.1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9.3%、29.8%和47.1%,审限内结案率98.8%。
【解读】:作为法院,审判执行始终是首要的任务。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愿望更加强烈,人民法院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案压力大幅增强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结、执结案件数量保持了同步增长,甚至还略有增长。尤其是地方法院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8.8%,殊为不易。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人民法院5年来审执结案件中大部分是民商事、知识产权案件,占比超过60%。而这其中,有大量案件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报告显示,全国法院5年来审结一审民事案件1474.9万件,同比上升37.8%。其中,审结人身损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物业服务等案件232.9万件,同比上升104.2%;审结婚姻、家庭、继承案件738.7万件,同比上升24.5%;涉"三农"案件113.5万件,同比上升51.9%。
执行等难题有较大改观
【数据】:5年来,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62.4万件,同比上升32.4%;审结国家赔偿案件8684件,决定赔偿金额2.18亿元;受理执行案件1219.6万件,执结1203.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9.8%和11.5%。2012年共接待群众来访60.1万人次,比2007年下降75.5%。
【解读】:行政诉讼难、执行难可以说是我国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述数字显示,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较大的改观。
为维护"民告官"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与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5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加强当事人诉权保护、行政案件协调和解等工作,努力使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解决。
执行难长期以来是法院的"老大难"问题。报告显示,5年受理的1219.6万件执行案件,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执结。报告提到,人民法院努力完善立案审判执行协调配合、执行流程管理、公开听证、异议复议等制度,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开展各种集中清理活动,努力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个数字呈现较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法院接待群众来访的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报告称:"涉诉信访状况趋于好转"。
报告说到,5年来,人民法院一方面坚持源头治理,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另一方面加大涉诉信访化解力度,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解决信访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
高服判息诉率凸显公信力
【数据】:2012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1.2%,二审后达到99.4%,分别比2007年上升1.2和1.4个百分点。
【解读】:案件下判后,结果能不能被当事人认可?这是衡量司法公信力的一个最直观标准。服判息诉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看起来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尤其是二审服判息诉率逼近100%,说明了人民法院公信力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
报告指出,5年来,人民法院切实推进司法改革,加强监督指导和审判管理,不断改进审判工作运行机制。
为破除司法神秘,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立案、庭审、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司法公开,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和执行案件信息网上查询制度,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扩大司法民主,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2012年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8.5万人,参审案件148.7万件,比2007年分别上升52.7%和294.5%。
透过报告,可以进一步发现,服判息诉率的提高与调解力度的加大息息相关。相对判决,被誉为"东方之花"的调解更能体现当事人的意志,更能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报告指出,人民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提高调解质量,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与撤诉结案率达到64.6%。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将成为2013年法院工作的努力方向。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诉讼中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都要平等地予以保护,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依法予以处罚,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司法便民输送公平正义
【数据】:目前,全国中级、基层法院标准化"立案信访窗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0.1%。5年来,全国法院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7.69亿元,同比上升11.2%。
【解读】:群众能不能享受到便捷的司法服务,是考量"人民司法"理念是否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方面。
报告指出,5年来,全国法院大力推进司法便民工作。加强"立案信访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诉讼引导、立案审查、诉前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功能。加强边远或交通不便地区人民法庭建设,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环保等专门合议庭或审判庭。加强人民法院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推行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庭审等方式,开展巡回审判,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
这些便民不仅把法律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困难群体也能打得起官司,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输送公平正义的管道。
干警被举报投诉逐年下降
【解读】:5年来,各级法院共培训干警180余万人次。共有2596个集体、3228名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同时,共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1548人。
【数据】:做好审判执行各项工作,队伍建设是保障。
报告指出,5年来,全国法院从思想政治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司法作风建设、司法廉政建设等4个方面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
在加强司法廉政建设方面,最高法院出台"五个严禁"规定,建立廉政监察员、法官任职回避、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防止利益冲突等制度,不断强化对司法权运行的内部监督。同时,拓宽举报受理渠道,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人民群众对法院干警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说道。
报告进一步提出,2013年,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更加注重司法能力,纪律作风、反腐倡廉等方面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解读
宽严相济凸显检察工作司法为民
5位省级检察院检察长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
3月10日中午,走出人民大会堂的代表委员们,有42人的步伐格外轻松和欢快。他们是来自检察机关的代表委员,刚刚听取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的工作报告。5年检察工作成绩斐然、令人振奋。
今天,《法制日报》记者结合以往采访经历,梳理一下最高检工作报告亮点,并第一时间邀请5位省级检察院检察长解读这些亮点。
严惩涉农职务犯
【报告摘要】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开展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等专项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问题。
【采访经历】河南伊川县城关镇周村,近年来获得的征地拆迁补偿款等未能及时足额发到村民手中,检察机关介入后,查处了包括周村党支部书记、前后3任村主任在内共11人的窝案串案。
【延伸解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近年来,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垄断性强的领域职务犯罪易发高发,检察机关审时度势开展专项治理,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不仅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检察机关把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作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省、市两级检察院带头办案,严肃查办此类犯罪,尤其是大案要案。去年全省立案侦查该类案件849件1343人,涉案总金额3亿多元。
建议各级检察机关今后继续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打击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并结合办案搞好预防,推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犯罪,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
轻微犯罪宽处理
【报告摘要】对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批准逮捕2642067人,提起公诉2965467人;对轻微犯罪落实依法从宽政策,决定不批准逮捕311460人、不起诉150309人。
【采访经历】王萍盗窃同事兼室友5000元现金后,因害怕投案自首。湖南岳麓检察机关对该案开展刑事和解,对王萍作不起诉处理。王萍在检察机关向同事真诚道歉后,两人有说有笑并肩离开。
【延伸解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明: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使司法更加符合法律公正的要求和社情民意,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刑事和解,是检察机关为分流刑事案件,化解社会矛盾而推出的一项制度。刑事和解成功只是检察机关处理案件的一个考虑因素,并不必然导致犯罪嫌疑人不被追究刑事责任。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轻微案件刑事和解、不捕不诉答疑说理等配套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回访帮教,促进矛盾化解和嫌疑人回归社会。
建议依法适度扩大不捕不诉的适用,进一步完善不捕不诉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形成轻微刑事案件矛盾化解、嫌疑人帮教的社会网络。
深挖制假保护伞
【报告摘要】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立案侦查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背后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65人。
【采访经历】记者多次跟随公安机关查处制假售假窝点,有犯罪分子将生理盐水分装后当"人用狂犬疫苗"卖,有用淀粉色素加安定制成癌症特效药......地下工厂卫生条件之差触目惊心。
【延伸解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近年来,危害民生民利的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影响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对此类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十分必要。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来看,几乎每一起背后都有相关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尤其是渎职犯罪。在一些制假、售假猖獗的地方,往往有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充当保护伞。因此,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必须依法严惩其背后的渎职犯罪。2008年以来,江苏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12个相关专项行动,其中就有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
建议进一步加大打击危害民生犯罪力度,强化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形成社会化防范打击格局,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惩治行贿不手软
【报告摘要】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65787件218639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173人(含厅局级950人、省部级以上30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19003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采访经历】采访中,有检察官直言:行贿案查处难度比其他刑事案大得多。
【延伸解读】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全国检察机关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典型形式,历来是检察机关打击的重点。5年来,陕西检察机关不断加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查办和预防力度。在查办受贿犯罪时,对行贿犯罪也不手软姑息,不仅起到了从源头上治理贿赂犯罪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
建议今后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同时,应加强对行贿犯罪的预防工作,深入推进规范和约束权力的制度建设。只有真正将权力装进"笼子"里,才能从清除贿赂犯罪存在和蔓延的土壤。
打铁还需自身硬
【报告摘要】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立案118490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56248件。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强化自身监督。
【采访经历】在查处毛某贪污、挪用公款腐败案中,毛某家属怀疑毛某被刑讯逼供。法庭上,河南郑州检察机关播放了毛某坦白及在笔录上签字的全程录音录像。毛某家人这才心服口服。
【延伸解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检察机关只有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责,才能防止漏抓或者错判,保证犯罪分子都得到应有的惩治。
检察机关在强化法律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监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督者只有一身正气,才敢理直气壮地去监督别人。而且,检察官的权力也很大,不加强自身监督,一些基层检察人员可能经受不住诱惑,以权谋私,知法犯法。甘肃检察机关近年来全面落实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等改革任务,有效强化了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制约。
建议检察机关今后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检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队伍不出问题。